曾都区法院巧妙化解“催款难”,帮助企业渡过

荆楚网(湖北日报)(通讯员 王亚斯)“感谢法院想出了这个办法,我们按时收到了执行款,也给员工发了工资!”近日,一位房地产公司代表握着曾都区法院执行法官的手,连连表示感谢。此前,该公司退出原有服务社区后,原有公众账户被查封,使其陷入无法“释放”大量急需执行资金的困境。曾都区法院巧妙利用案外人账户完成案件经费支付,并严格遵守《执行经费向案外人公开的公开制度》。此次行动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,也彰显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。 房地产公司退出原服务社区后因合约到期,原公众号因历史纠纷被封。截至目前,该公司已向曾都区法院提起执行案件170余起,涉案业主拖欠房产费共计100万元以上。 “这笔钱是支付员工工资的关键,我的账户无法使用,无法收到执行金,也无法支付下个月的工资。”房产中介负责人向执行法官表达了担忧。执行法官确认,部分业主拖欠业主委员会(非当事人)账户上的房产费,这是解决问题的一大进步。 近年来,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《执行款物管理规定》等文件,特别强调要加强程序执行管理。涉案人员金钱信息的披露和披露标准。对于房地产公司案,执行小组按照严格的规定迅速办理,先确认资金和资产的归属,然后在法院官网发布相关信息三天,期间没有人提出异议。随后,执行法官依法办理了减持程序,并将资金转入房地产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的临时账户,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。 “我不仅拿到了钱,还亲眼看到法庭将每一步都公开了,这才是令人信服的正义!”一位兴奋的房地产经纪人说道。 执行资金顺利拨付后,房地产企业不仅可以将员工工资及时兑现,还可以避免因链条断裂而带来的其他困难。公司还以其“制度第一、全透明”的管理赢得了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认可。 下一步,曾都区法院将继续聚焦企业司法需求,以更规范的流程、更高效的措施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断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础,让市场主体协同合作,营造营商环境友好型法治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