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“炒股导师”被查出是电汇诈骗团伙的头目
- 编辑:admin -一名“炒股导师”被查出是电汇诈骗团伙的头目
吉姆新闻通讯员 张军 黄向强 今年3月7日,吴家港区检察院公开审理后,法院以信息网络犯罪共犯罪判处徐先生、柯先生等人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至6个月,并各处罚金。一审判决后,柯先生提起上诉。近日,二审法院作出裁定,维持原判。在短视频平台上扮演“炒股大师”和“诱饵传播者”角色的徐先生曾就职于一家与股票、贷款相关的金融公司,熟悉一些愿意冒险赚快钱的人的投机心理。 2022年离职后,徐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“赚钱”的知识。它涉及使用短视频和其他软件来吸引一群骗子的粉丝,这些骗子希望通过交易股票来赚大钱。然后他开始了解如何“吸引粉丝”。 “如果你想让用户信任你,你就必须把‘导师’包装得像真的一样。”徐某租了一间办公室,注册了网虫文化传媒工作室,引进了柯、谭、何等人。小组内有明确的角色分工。徐将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运营、与初始员工的联系以及付款。柯负责记录引流成功数据、统计工资发放、开展具体引流操作。谭和何将使用购买的身份证承担全职排水工作。他利用个人信息和手机号码在各个短视频平台集体注册账号,短短三个月内“积累”了1200多个账号。他们还给自己的账户起了“快谷网”、“明网财经”、“秧歌财经”等特殊名称,营造“踏实、经验丰富”的形象。我们还在我们的短视频平台上下载各种名人视频,制作视频通过剪辑、拼接、添加片头、字幕等方式更加吸引眼球,并在不同平台分发不同的短视频内容,准确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。据统计,徐先生团伙每天在平台上发布100多个假视频,单个视频最高浏览量超过1万次。为钓鱼团伙带来流量,每个成功者可以赚取 200 至 300 元人民币。 “只要用户喜欢视频并添加网上提供的QQ号,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。”徐某团伙的主要任务是将短视频平台用户引向“gru”。在与钓鱼团伙联系,了解其需要什么样的粉丝并谈好价格后,徐某开始注册账号,编辑“投资赚大钱”相关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,打造“专业炒股导师”的形象,吸引粉丝、引流。在徐某等人的引导下,范某添加了一条“炒股赚钱”的视频。“导师”QQ账号,并在“导师”的指导下多次重新加载“投资”账号。受害人以为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投资,殊不知对方是骗子。用户总数达到3922人。 2024年8月,尹某在观看徐某等人发布的股票卖出指标视频后,被诱导添加徐某等人提供的QQ号,并下载了股票投资应用程序。他总共向该应用程序收取了45.02万元的费用。在此期间,公安机关发现尹先生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交易情况。虽然后来受到警告,但英坚信自己没有被骗。直到家人报警后,殷某才醒悟,后悔莫及。从线上到线下追踪,揭露交通团伙。 2024年9月上旬,犯罪组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大量炒股、投资虚假视频,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。安全部门最初通过日常网络检查发现该视频账号存在视频发布异常、私信聊天等问题,后来与网络安全部门合作追查来源。经分析账号登录记录、粉丝购买推广记录以及私信聊天将用户引导至其他平台的次数,发现该账号名为“网虫文化传媒工作室”,在各大平台发布大量投资、炒股视频,并在上午9点至晚上10点集中操作该账号。米。至下午 6 点米。日常的。调查人员逐步收集了网虫文化传媒工作室的发布内容、活动历史、金融交易等证据。对视频内容的彻底分析表明,该团体发布的视频包含虚构事实和内容二次编辑。同时,所有账号的私信聊天内容都指向特定的QQ账号。调查人员认为,所谓的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为外国诈骗者引流的团队。 2024年9月11日,公安机关在现场将涉案人员抓获,并收缴与事件相关的物品,包括手机54部、台式电脑3台、笔记本电脑1台、电话卡12张。至此,这条干扰带彻底被摧毁了。案发后,吴家港区检察院依法介入,建议侦查机关迅速追回被盗物品并赔偿损失,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,包括扣押、冻结代表徐老先生的资产等。在案件调查处理阶段,院方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家属通报案件进展情况,通过电话、书面告知等方式,讲解相关诉讼权利以及返还赃物、赔偿的法律意义,耐心解答家属对案件办理的疑问,积极指导和支持犯罪嫌疑人家属与相关权利人联系,最终督促犯罪嫌疑人返还违法所得共计32万余元。元。
